然而这个鸡腿事件还没完,等鸡汤终于上桌,还不知道自己只被分配了鸡翅的欧阳娣娣,得到了朱丹一句“欧阳娣娣你也可以吃”的批准。 2025了,别说艺人们,大部分普通人也不会缺一个鸡腿吃。但朱丹偏偏要来分,分配的理由可以是“他爱吃”,也可以是“男生饭量大吃得多”。 这个“也可以”就很灵性,代表的是你本来不在我的计划里,但我现在额外把你纳入进来。所以别怪大家敏感,实在是她自己的行为戳到了大众的点上。 社会通过规训在人们心中打上了思想钢印,把稀缺的资源分配给男孩,成为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这种规则普遍到,《大江大河》里,宋运萍、宋运辉姐弟没有抢食物,但在只有一个高考名额的情况下,宋运萍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弟弟。 在节目里,她说自己给儿子提前办了入学,这样姐弟两个人就在一个班级(混龄班)里,姐姐在幼儿园非常照顾弟弟,给他喂饭、教他认数字。 旁边听完全程,且家里只有一个女儿的王彦霖,在朱丹说完后,反而说之前看到过类似的姐姐照顾弟弟的视频,但他受不了,觉得女儿太累了。 鸡肉便宜了,但总有贵的东西。物质供应充足了,总有稀缺的东西。社会在稀缺资源分配的时候,还是倾向于过去那种“分鸡腿”的模式,把稀缺的、有价值的东西分给男丁。 以前有许多女孩的名字叫做“招娣”,节目里欧阳娣娣的名字在之前也被很多人猜测是不是她们家为了生男孩特意取的,因为在她之前这个家已经有两个女儿了。 在采访里说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延续女子旁的起名方式,原本钟意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娣娣,一个是媚媚,但因为她妹妹叫傅媚,所以最后选了娣娣。 一个孩子的出生是多美好的事情,一旦“招娣”,“若男”,就好像她的到来并不令人感到欣喜,只是临时性地为那个不知什么模样的弟弟作为铺垫一样。 因为这话默认女儿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女儿的价值需要通过 “照顾弟弟”才能实现。但现实是这个女孩将来可能是科学家、可能是飞行员、是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 天灾人祸不会选择性地只发生在女生身上,一个孩子想要健康茁壮成长需要的操心绝对不少,性别不会带来质的分化,只会暴露区别对待的可笑。 甚至节目里,朱丹对周翊然想生女儿的想法,简单粗暴地给了一句“异性相吸”,这种话术用在子女之间,就是性缘脑的体现,是同性雌竞的延伸话语。 “重男轻女”是个老话题了,现实里的“招娣”话术不只是上面提到的这几个,新时代了,大家都会给自己扯个遮羞布,但遮羞布下的歧视,较之以往,从没有少过。 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是因为她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样的分配方式。她的做派一半像被规训的姐姐,一半像手握规则的家长。 这两个角色,本质上看确实也是同一个,根据生活经验,正是那些规训以后对“让鸡腿”习以为常的女孩子,为人母以后重复着“鸡腿给弟弟吃”的规训,把这种不公平一代代传了下来。 就比如在她的分配逻辑里,是没有自己的,她的分配不是为了自己争取利益,她也不是对那只鸡有多么大的控制欲,只是自然而然,就觉得要“照顾弟弟”。 旧时代的思想钢印进化到今天,已经自动发展出适应互联网的模式,就像前几天某女星说出的“封肚”二字,它在互联网的出现,和“招娣”不也是息息相关吗?是“招娣”终于达成后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