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差评君在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的现场,更感觉到这种未来已来的态势,甚至在去之前就有感觉了,因为今年 WAIC 的票价从 168 一路被黄牛炒到了天价。。。 比如阿里国际就凭借着跨境电商 AI 解决方案 Marco,成为了本届 WAIC 上,跨境电商领域唯一一个获得了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SAIL(Super AI Leader)之星的 AI 技术代表。 虽然凯夫很早就觉得 AI 这波牛大了,但让凯夫真正觉得世界变天了,还是在今年 5 月 23 号,当时 Claude 4 一发布,试用完后,他就觉得行业奇点来。 他告诉我们,自己是来看看各行各业的 AI 应用点都有什么新方向、新点子,他觉得在海外这些信息会比较透明,国内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观察一下,国内现在的应用和硅谷驱动的AI应用中有什么区别。 另一边,虽然现在行业内对于 AI 颠覆 toB 领域和代码能力已经成为共识,但在 toC 方向,有没有更新更突破的应用方向,所以凯夫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观察一下,不过他看了一圈后,发现并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看起来 to B 的大模型赛道热闹得多,凯夫告诉我们,在 2023 年的时候,AI 项目至少一半都是 to C 的,但后面才发现这玩意儿不是陪伴 APP 就是陪伴 APP,真正价值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它一通深度思考,所有该查的网站都查了,不该查的也查了,然后生成一个巨长的报告,等你看完万字解析,然后发现正确率只有 5%。。。 有意思的是,凯夫也向我们透露,刚刚在 WAIC 上拿奖的 Marco的核心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 Marco LLM、翻译大模型 Marco MT、多模态大模型 Ovis,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 Ovis U1 等都开源了。 同时,模型开源后,能够受到所有外部同行,包括用户的审视,可以更好地看清到底有几斤几两,然后找到问题和前进的方向,像是一些用户反馈以往模型里出现的问题,迭代也会更方便。 而且,他还觉得 AI 领域不同于一些比较成熟的方向,它不是一个追随式的东西,可能跨行业的互相学习、借鉴反而更多,“我非常有信心,这个事如果没人干过,我认为是这个世界干得最好的人之一”,凯夫说到,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不关注亚马逊的动向,甚至也一起聊过。 也就是在凯夫的判断下,阿里国际从 2023 年开始,就开始着手计划利用 AI 整顿行业,从最简单的生成式内容,再到工作流的 Agent,他们也是这么一步步走的,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例如,如果消费者是因为不会使用该商品而要求退款,AI会提供详尽的使用说明;如果消费者是因为觉得有色差,AI会可能不会直接给全额退款,而是给出 20% 退款的协商方案。 这个 HS Code 其实就是国际通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你在全球做生意的时候,都得给自家商品打上合适的编码,这样才能方便在世界各国确定关税、税率,以及匹配交易地的政策管制。 当然了,除了这些 Agent 以外,还有积累了33种语言共约10亿+高质量双语句对的专业翻译大模型;可以一键给模特穿上自己的衣物,大大节省了真实拍摄的时间和成本的虚拟试衣功能;至于一键换肤、一键生成商品标题、详细描述啥的,都不在话下。 凯夫向我们透露,阿里国际关于 AI 的平均日调用量已经突破 10 亿次,而且这个数字在去年 7 月是 5000 万,在 2023 年更是只有 100 万次,短短 2 年时间足足增长了 1000 倍,上涨的速度基本上是两个月翻一番的节奏,大大超过隔壁小黑胖的尿酸指标增长速度了。 而且数据显示,AIB 所提供的 AI 能力,可以帮中小企业解决 60 多个电商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并在不同环节,带来最高 30% 的显著提升,越是中小企业,越能从 AI 的应用中获益。 随着阿里国际不断根据行业情况,充分结合如今大模型的能力,做出的各类工具切切实实地帮助商家们实现了降本增效。 如果说这三年多,我们见证了 AI 从一个令人惊艳的玩具,演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力工具,可以说大模型已经初步兑现了自己的状元天赋。 从内燃机的发明,再到福特T型车在流水线上,能进行大规模装配走入寻常百姓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 电力从爱迪生在纽约建成珍珠街电站,到真正在工业领域发光发热,也有三四十年的延迟; 计算机从发明到普及到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个人电脑,再到互联网变革,前前后后更是过了上百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