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成立所谓的“美国党”,并声称该党将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瞄准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争取在参众两院占得一席之地。 而作为旁观者,真心看不懂马斯克到底想要干什么。实话实说,他目前的种种操作,早就超脱了一位车企老板的业务范畴。甚至因为个人充满攻击性的言论与迷幻行为,对于特斯拉的影响,明晃晃的摆在了台面之上。 值得警惕的是,上述成绩单为今天文章的主角自2022年以来,交付量最低的一个季度。并且,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交付量同比下滑的情况。而整个上半年,特斯拉共交付新车72.08万辆,与去年半程相比还相差约11万辆。 如果试图用一句话总结其目前位于全球的处境,我给出答案为,“欧洲市场萎靡不振,美国市场风雨飘渺,中国市场强敌林立。” 略显尴尬的是,此刻前两个板块试图破局,碍于“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短期内没有太大可能。与之对应,下半年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市场的贡献。 而这,也是其为数不多的为慰藉。变相证明了纵使遭遇重重围攻,品牌号召力与产品认可度仍然在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没有6月最后的雄起,特斯拉二季度成绩单只会更加难看。 即便小米YU7过长的提车周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部分的客源流失,但足够大的用户基数,注定了其会严重威胁到今天文章主角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基。 再次聚焦特斯拉Model Y,除了小米YU7,就像之前多次分析的那样,本月初小鹏G7紧随其后入场。四季度,还有叫嚣着要与前两位选手“三分天下”的理想i6。 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天文章的主角面临着自打入华以来,最为残酷的一仗。继续拿特斯拉Model Y为例,保守估计下半年单月减少10,000辆-15,000辆都极有可能。今年结束,在华累计销量或许连35万辆都很难达到。而特斯拉Model 3,感觉会渐渐萎缩到月销1万辆附近,全年贡献愈发有限。 在今天文章主角的推新逻辑里,全球都要使用统一的节奏迈步向前。但尴尬的地方在于,中国车市的厮杀强度,已经远远高于其它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非要强行拉齐进度,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另外,就拿曾经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自建补能体系与全直营销售渠道为例,如今在华同样不再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无论服务体验,还是流程效率,都有着止步不前的感觉,被诸多自主品牌迎头赶上。 而下半年,一旦中国市场开始摇摆不定,美国市场与欧洲市场仍没有太大起色,特斯拉的软肋将会被继续的放大,陷入到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当中。 换言之,过往经验的告诉我们,从迅速封神,到跌落神坛,往往就在转瞬间。今年的特斯拉,在华压力山大。身处全球,更是四面楚歌。 但眼下,却热衷一边和特朗普继续上演“爱恨情仇”的戏码,另一边花费大力气不停吆喝什么Robotaxi、什么具身机器人、什么超级计算机。


